招聘中心
雇佣黑客从事违法活动将承担哪些法律责任与风险警示
发布日期:2025-04-09 15:09:16 点击次数:142

雇佣黑客从事违法活动将承担哪些法律责任与风险警示

一、法律责任

1. 刑事责任

  •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(刑法第286条):若黑客行为导致计算机系统功能受损、数据篡改或系统瘫痪,后果严重的,可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;后果特别严重的(如影响公共服务系统),刑期可达5年以上有期徒刑。
  • 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(刑法第285条):若雇佣黑客非法控制他人计算机系统(如“肉鸡”攻击),控制20台以上或违法所得超5000元即构成“情节严重”,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;情节特别严重的可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。
  • 侵犯商业秘密罪或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:若通过黑客手段窃取企业商业秘密或公民个人信息,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,最高可判处7年有期徒刑。
  • 共同犯罪责任:雇主作为指使者,可能被认定为共同犯罪主犯,承担与黑客同等的刑事责任。
  • 2. 民事责任

  • 侵权赔偿:需对受害者因系统瘫痪、数据泄露等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全额赔偿,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商誉损失。例如某公司因雇佣黑客攻击竞争对手被判赔偿199万元。
  • 连带责任:若通过第三方(如员工或外包团队)实施攻击,企业可能因管理过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。
  • 3. 行政处罚

  • 根据《网络安全法》第59条,若企业未履行网络安全保护义务导致被攻击,可能被处以1万至10万元罚款,直接责任人面临5000至5万元罚款。
  • 二、风险警示

    1. 法律连带风险

  • 即使黑客行为由员工或第三方实施,企业仍可能因“直接受益”被推定参与犯罪。例如某公司因向黑客转账12万元且无法合理解释,被法院认定为共同犯罪。
  • 2. 国际合作与跨境追责

  • 根据《网络安全法》第75条,境外机构对国内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实施攻击,中方有权冻结其资产并追究责任。国际刑警组织合作机制也增加了跨国犯罪的曝光风险。
  • 3. 数据泄露与商誉损失

  • 黑客攻击可能导致敏感数据泄露,触发《民法典》和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中的民事赔偿义务,同时损害企业信誉。例如某考生信息泄露案引发连锁诈骗,涉事企业承担高额赔偿。
  • 4. 技术反噬风险

  • 雇佣非正规渠道黑客可能被反向植入恶意程序,导致自身系统被控制或数据遭二次泄露。
  • 5. 量刑标准细化

  • 司法解释明确“违法所得5000元”“控制20台以上计算机”即构成犯罪门槛,技术行为的轻微性不再成为免责理由。
  • 三、合规建议

    1. 合法授权优先:数据恢复或系统测试应选择具备资质的白帽子团队,并签订书面授权协议。

    2. 完善内控机制:建立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,定期进行渗透测试和漏洞修复。

    3. 法律风险隔离:避免通过个人账户支付黑客费用,防止资金流向成为定罪证据。

    综上,雇佣黑客的违法成本远高于短期收益,企业及个人应严守法律边界,通过合法途径解决技术问题。

    友情链接: